原標題:饒毅教授南大暢談“從美國夢到中國夢”
南京大學在職研究生頻道訊 4月15日晚,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恩玲劇場座無虛席,著名學者饒毅教授做了題為“從美國夢到中國夢”的精彩演講。本次活動系中國教育報走進高校大型主題活動“中國夢與我們的使命”,同時也是南京大學南青講堂暨青年共產主義學校系列講座之一。來自南京大學各院系千余名師生及黨委宣傳部、團委、學工處、生命科學院等院系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活動。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朱慶葆主持報告會。
朱慶葆副書記向在場師生介紹了饒毅教授的學術經歷、科研成果和學術聲譽。饒毅教授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1991年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在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做博士后,2007年回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授是世界頂尖科學家之一,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和《細胞》等頂級雜志。
饒毅教授從其2009年在《中國新聞周刊》發表的文章《從美國夢到中國夢》談起。他從個人人生體驗出發,暢談了自己心中的“中國夢”。他說,在中國文化傳統的根源基礎上,集合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歷程,一個世界大國、一個有悠久文化的民族,在外敵侵略的情況下,經過特定歷史階段,形成了我們不同于美國脫離英國和歐洲的建國史和精神文化?!爸袊鴫簟币舶嗌俅袊瞬粷M現狀,前赴后繼進行道路的探索、做出改進的努力。
通過詳細介紹林可勝、張昌紹和鄒岡三位著名生命科學家的生平軌跡,饒毅教授提出中國夢的個人與集體的話題。他指出,正如美國夢并不排斥集體一樣,中國夢也不排斥個人作用??梢怨膭顐€人的積極性,個人幸??梢院图w幸福一致。饒毅教授進一步分析了夢的意義,人生有夢想,不僅是人腦快感,也是在人類前沿邁進的社會所必需。年輕人沒有夢想,是社會的悲哀。
饒毅教授對實現“中國夢”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目前個人缺乏夢想,中國的孩子沒有夢想,而大學生研究生也把現實的規劃當成夢想;學校單一求全,扼殺學生優點;社會過于膚淺,對教育預期過于狹窄,不看歷史,不顧事實,不想未來。他以為,改變現狀應從國家做起,首先做到辦學自立,在教育層面帶頭信任,應由各校按其特點辦學,由當地人士和校友董事會監督學校,由各校老師辦學。社會應配合,互信互尊,推崇社會組成的多樣性,尊重和感謝社會不同人的不同的貢獻。學校則應盡職,鼓勵個性,教育要給每個人信心,讓社會全體樂觀,教師要發現和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發現和避免其弱點,教育其可以改進的地方。個人則要積極,追求陽光人生,以實在的貢獻,獲幸福的人生。
饒毅教授演講中妙語連珠,現場時時響起熱烈掌聲。他還特意設置了“請大家談中國夢”的環節,與現場同學對話與交流。一位新聞傳播學院大三同學首先提問,詢問饒毅教授作為建設性的批評者,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對針對中國文化的批評如何看待。饒毅教授說,自己提倡的“中體西用”并非洋務派的指導思想,更提倡諸子百家爭鳴式的理性、和平、民主的討論;針對一位同學提出的“在大學不追求高分而追求個性特色是否可行”的問題,饒毅教授列舉了一些北京大學優秀校友的例證并認為,社會不需要那么多分數高的人,而需要更多各種各樣有特色的人。
講座最后,針對一位環境學院同學提出的“沒有家庭背景的同學如何實現夢想”的疑問,饒毅教授介紹了25歲就與其父同獲諾貝爾獎的勞倫斯•布拉格長期生活在父親陰影下的例子。在他看來,有背景未必就是好事。多數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家庭背景對他的幫助并不大。他還以愛因斯坦的例子說明同學的幫助或許更重要,鼓勵在座同學積極努力,實現人生夢想。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
上一篇: 南京大學舉行文化節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