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學校在行政樓一會議室召開數智賦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推進會。校長張平文,副校長宋保亮出席會議。“數據科學”、“機器人技術”、“數字經濟”等新增碩士專業專家代表,研究生數智教育核心課程組專家代表、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等6個相關研究生培養單位負責人、研究生院等職能部門代表參會。會議由宋保亮主持。
研究生院院長周偉圍繞如何構建研究生數智教育支撐體系,推動研究生教育數智化轉型升級進行匯報,重點介紹了研究生教育以數智賦能專業學位改革為重點,制定頂層規劃、推進具體工作的主要舉措、階段性工作進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考。周偉指出,在學校數智教育“五數一體”的培養思路和“五體驅動”為實施路徑指導下,數智賦能專業學位改革主要突出一個中心,四項重點,即:以數智賦能專業學位創新發展為核心,以數智專業學位點建設為重心,以數智專業學位項目制改革為重點,以數智課程建設為重要抓手,以數智專業實踐基地為重要載體,建立健全專業學位的數智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大批適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專業化、跨學科、應用型數智人才。
與會人員圍繞改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就如何拓寬人才培養規模、穩步推進學位授權點與核心課程建設、提升數智類專業學位項目品牌效應等具體工作,展開了討論與交流。
張平文做總結講話。他指出,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第一使命,2024年也是學校重要的人才培養年。大家要緊扣這一中心任務,不斷強化數智教育建設思想站位,在推進數智賦能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把握好以下幾個重點:一是要找準人才培養的定位。研究生數智人才培養的基本體系中,拔尖創新人才和國家急需人才的培養是并重的。要從招生和就業兩個重要關口入手,緊跟國家形勢,適應國家需求,合理優化結構,把握重點方向。博士研究生培養以學術學位為主體,著力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穩步推進專業學位博士的領軍人才培養,積極擴大博士研究生培養規模;碩士研究生培養以專業學位為主體,著力培養國家戰略急需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在碩士規模總體穩定前提下,學術學位碩士保持小而精的適量規模,主要作為博士生源遴選及中期分流的必要儲備。二是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立足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實踐應用型導向,突出數智賦能的交叉融合特色,著力重構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加強本研銜接和課程貫通;要重視培養過程的管理,加強實踐環節的落實,并大力推進實行多元學位論文或實踐成果考核方式改革;要深化產教融合育人,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與資源共享,共建優質的教育教學平臺和實踐基地。三是要因校制宜做好學位點調整優化。學位點要宏觀控制,科學規劃,不是越多越好。要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順應信息技術革命及時更新觀念,推動不同專業強強聯合、深度交叉,布局符合國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的新興學位點,增強人才培養的靶向性。四是要注重辦學聲譽。通過整合優勢資源,形成規模效應,集約發展打造數智專業學位品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效,推動研究生教育的影響力與引領力提升,賦能”雙一流”大學建設。五是要完善管理機制。要強化成本意識,明確校院兩級、多個培養單位協同參與品牌項目建設的責權利關系、成本分擔機制等,完善經費分配與激勵政策,進一步激發辦學活力;要加強工作聯動,在一體推進改革,特別是教學實驗平臺和實踐基地建設、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合作等具體工作中,與本科生院、國內合作等相關職能部門聯動,強化在推進智慧校園、數智教育、職能部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協同,以數智評價激發改革動能,提升學校治理水平;推進數智資源協同共享,構建“數智武大”新生態。
據悉,2023年以來,研究生院主動謀劃,積極推動數智賦能研究生教育改革,牽頭協同相關單位,布局增設“數據科學”“機器人技術”“數字經濟”等新興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立課程專家組,集中建設全校統一的9門數智專業核心課程;完善改革配套政策,規劃3個新增專業特色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啟動暑期夏令營,廣泛吸引優質生源;建立校級數智類專業實踐基地30余個,與行業頭部企業開展協同育人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機制等。下一步,學校還將陸續出臺《武漢大學關于加強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規定》《武漢大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項目制建設方案》《武漢大學研究生數智課程與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案》等配套文件,明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標與路徑,細化數智賦能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升級,學校主管、多方協同的項目制運行機制、分階段推進課程教學和實踐基地建設等具體舉措,為下一步加快推進改革舉措落細落實,深化數智賦能專業學位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制度支撐與政策保障。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