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認真學習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平臺建設,堅持“五育并舉”,著力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強化德育引領,構建思政教育新格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制定《“十四五”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規劃》《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著力構建全校上下共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完善校領導、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實施“校領導為思政課教師做助教”行動,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全員參與辦好思政課的工作機制。制定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27項重點任務舉措,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引領作用,持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持續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提質創優工程,打造“一課一品牌”,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頻共振、同向同行。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推動學生學業評價改革和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銜接、協同育人。積極推進網絡育人,加快融媒體中心建設,發揮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等網絡陣地育人作用,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
強化智育培養,打造教育教學新優勢。堅持“興文、厚理、拓工、精農、強醫”的學科發展思路,以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等4個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帶動12個支撐學科,充分利用區域特色資源優勢,優化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科核心競爭力和育人功能。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及地方經濟社會需求,聚焦“卡脖子”關鍵問題,加強有組織科研,以高質量科研反哺高質量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水平。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動專業大類培養。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結構與內涵并重推進課程資源體系革新、知識體系更新,構建公共課、專業課、通識課、跨學科課、國際化能力提升課等五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完善全面選課制,探索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積極推廣研討式、互動式、翻轉式、混合式教學方法,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強化體育鍛煉,探索以體育人新模式。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體育教育教學,形成“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日常鍛煉+體育競賽”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方位貫通式的體育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增強體育意識、強化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堅持“分層次、分類別、全覆蓋”原則,支持體育類學生社團發展,落實好“第二課堂”體育教育,激發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熱情。依托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充分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推動傳統武術、健美操等走進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指導學生堅持鍛煉、科學鍛煉。每年舉辦體育嘉年華、“熒光夜跑”等課外體育活動40余場,累計吸引3萬余人次參與。開設“悅跑”課程,倡導全校學生每月跑步不低于20公里;積極組織五人制足球賽、籃球聯賽等活動,努力營造校園體育良好氛圍。
強化美育涵養,營造向美而行新氛圍。整合校內外美育教育資源,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注重分層分類,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小高峰”,每年開展文藝活動900余次,豐富學生藝術審美體驗。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晚會、合唱比賽、音樂會等主題活動;聯合全國校園電影院線,展映主旋律電影40余部,累計觀看人次超5萬人。制定《學生校園文化育人質量提升方案》,實施“精品校園文化活動”培育計劃,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大學生戲劇節、美育活動月、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系列活動。依托大學生藝術團、若水戲劇社、遠方合唱團等校園藝術團體,創作《大河的源頭是冰川》等愛校榮校原創話劇藝術作品。舉辦校園樂隊線上演唱會等活動,通過高水平藝術展演提升學生審美品位和人文素養。鼓勵廣泛參與,組織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開展“校園十大歌手大賽”、新生文藝匯演、校園文藝作品征集等展示評選活動。實施學院校園文化活動幫扶行動計劃,推動形成“一院一品”,不斷提升美育工作成效。
強化勞育實踐,建設多元形式新平臺。挖掘勞動教育新內涵,創新勞動教育形式,支持各學院建立學科專業特色勞動教育工作體系,健全“基礎勞動+興趣養成勞動+專業特色勞動”為主要內容的生產勞動課程建設機制。學校設立“勞動教育宣傳月”,學院設立“勞動教育周”和專業班級“集體勞動日”,每年開展義務植樹、義務宣講、文藝下鄉、醫療惠民等勞動主題活動百余次,在食堂、圖書館和中小學、農田地埂、鄉村社區、養老院等組織開展勞動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勞動意識,豐富勞動體驗。建立校內志愿者應急動員機制、校內外志愿服務工作協同機制,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組織動員學生在疫情防控、賽會保障等工作中發揮生力軍作用。4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投身學校和周邊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協助開展樓宇測溫消殺、公共秩序維護、社區聯防聯控等志愿服務工作。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