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部署要求,聚焦競賽環境、教師指導、紅色傳承、產業需求和成果轉化,構建“五創協同”競賽育人機制,著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厚培競賽土壤,引領學生主創。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本科生培養計劃,設置為必修環節,其中,公選課3學分,參加創新創業競賽、實踐活動等5學分。構建“一杯四賽”競賽體系,連續舉辦23屆“搖籃杯”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以及創意競賽、科技競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系列活動,營造全員參與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不斷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近3年每年超1700人次參賽。開設“搖籃杯”競賽公開課,邀請行業專家、獲獎師生分享科創經驗,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咨詢和指導,2021年開課14場、培訓3600余人次。舉辦創新創業主題團日活動,將榜樣和經驗“送”到班級,切實發揮“傳、幫、帶”作用,為學生點亮科創夢想,2021年累計覆蓋3400余人次。
強化教師指導,鼓勵全員助創。加強政策保障,制定《北京科技大學高水平創新創業競賽獎勵辦法》,將指導競賽情況與崗位聘任、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掛鉤,鼓勵專業教師、輔導員全員參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強化全程指導,實施“鼎新計劃”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項目,打造“經費支持、專家指導、競賽鍛煉、動態調整”的培養模式,從立項、實施、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依托本科生導師制,貫穿式開展本科生學術科技活動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賡續紅色基因,突出思想領創。成立“思創融合”工作室,打造特色公選課,帶領學生探尋百年大黨“成功密碼”,入選“北京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創新案例”。將暑期社會實踐設為公共必修課,依托“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挑戰杯”紅色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將專業所學融入創新創業實踐,讓青春在服務黨和國家事業中綻放絢麗之花。如,“孟子居”公益創業項目累計組織500余名大學生前往20余個省市,在消費、技術和知識層面開展幫扶實踐,獲第六屆“互聯網+”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銀獎,入選大賽“七個一百”系列活動優秀紅旅項目案例。學校獲評第六屆“互聯網+”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先進集體獎”。
聚焦產業需求,注重校企共創。與相關行業龍頭企業聯合建立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評“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探索推進校企共同參與的創新創業競賽模式,2021年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大賽產業命題賽道和“挑戰杯”科技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指導學生團隊對接28家企業、58個項目,累計537人次參與。其中,“鋼鐵生產全流程固廢利用碳減排虛擬仿真研究”項目團隊歷時半年探索企業碳排放數字化仿真研究,獲得第十七屆“挑戰杯”科技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特等獎;“萬眾醫芯”創業項目“醫療+昇騰AI解決方案”為手術中的醫生戴上實時“透視眼”,獲得第七屆“互聯網+”大賽產業命題賽道銀獎。
賦能成果轉化,助力敢闖會創。成立創新創業工作委員會,統籌校內教育資源,實施“種子計劃”,為在校學生實體創業團隊打造1500余平米的孵化空間,提供2年內免租金和免注冊地址費、經費及融資指導等支持。設立多個創新創業基金,鏈接投資機構資源,定期舉辦投資對接會,為競賽團隊成果轉化蓄力賦能。成立青年創業家校友俱樂部,匯聚科創人才及相關行業校友340余人,促進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近年來,累計孵化學生實體創業團隊64支,其中,2021年9支學生創業團隊落地注冊,18支創業團隊入選北京市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學校入選“北京市大學生創業園高校分園”“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板孵化培育基地”。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