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飛鯊杯”第七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決賽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開展,南航24支研究生隊伍克服疫情影響取得佳績,2項作品獲一等獎,11項作品獲二等獎,11項作品獲三等獎,5項作品獲最佳實物演示獎,以團體總分第二名蟬聯最佳組織獎。
獲獎項目
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是“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在研究生群體、研究生培養單位、航空航天院所廠企以及社會上具有較大影響力,被國內外行業廣泛認可的全國性、高層次賽事。本屆大賽以“逐夢空天,挑戰未來”為主題,由西北工業大學承辦,初賽411支隊伍提交有效作品,決賽共有來自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35家培養單位的137支隊伍入圍,其中常規賽道99支,企業賽道16支,挑戰賽道10支,國際賽道12支。本次大賽我校共有24個隊伍入圍決賽,入圍數在全部高校中排名第二。
相比往屆大賽,本屆大賽共有四類賽道,常規賽道包括“航空飛行器設計”、“新材料、新結構、新動力分系統設計”等三個賽題,企業賽道包括變構型飛行器、空射型機載無人機、單級入軌飛行器、新一代高超速智能可重構變形飛行器等四個賽題,挑戰賽道包括無人察打一體平臺智能飛行挑戰賽、火箭飛行挑戰賽等兩個賽題,國際賽道賽題為未來飛行器設計。
從大賽通知發布以來,我校第一時間在校內展開全面宣傳,航空學院、能源于動力學院、自動化學院、機電學院、航天學院等校內單位積極響應,在新增挑戰賽道組織航模隊、航空學院師生積極迎戰,克服疫情影響,最終共成功入圍24支團隊進入決賽,入圍隊伍數量僅次于東道主西北工業大學。備賽期間,通過邀請校內資深專家、歷屆獲獎隊伍為隊伍開展線上指導和經驗分享,為決賽做好充分準備。
決賽雖幾度因疫情延期并最終改為線上答辯形式,但我校研究生依然保持昂揚的斗志,在各自的賽題上大膽創新,謹慎作答,充分展現了南航研究生的創新與活力。
多年來,南航積極組織動員研究生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競賽,有效助推了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復合型、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激勵了廣大具有優秀專業素養、富有創新創造精神的研究生為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希望我校研究生們能夠繼續努力,投入航空航天事業,共同守護祖國的藍天!
一等獎作品展示
所獲獎項:“飛鯊杯”第七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一等獎
項目名稱:全地形垂直起降無人機
所在學院:航空學院
指導老師:鄭祥明
項目成員:和浩然、劉建民、張勇
項目簡介:我們以進一步降低飛行器的起飛場地限制為設計目標,設計了一款極具特色的全地形垂直起降無人機。基于大角度矢量傾轉動力機構,解決了飛翼式布局與傾轉旋翼一體化設計技術、差動控制傾轉旋翼技術、斜面垂直起降技術等關鍵技術,無人機可以實現在大角度斜面、水面等復雜地形情況下以任意待機姿態安全起飛,進一步降低了飛行器對場地的要求,極大地提升了無人機的場地適應能力、場景適應性,豐富現有垂直起降無人機的研究成果。
一等獎作品展示
所獲獎項:“飛鯊杯”第七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一等獎
項目名稱:“夢及”隱身子母航天器系統
所在學院:航天學院
指導老師:華冰、吳云華、陳志明
項目成員:于圣欣、王培源、蔣文凱、高曉峰、張楠
項目介紹:本作品設計隱身子母航天器的概念,使得子母航天器系統具備一定的隱身與分布式偵察能力。上述子母衛星航天器系統主要包含四個層面:
(1)子母設計:子母航天器通過模仿自然界中智能體的工作協商和協同機理,搭載不同的偵察載荷,進行各航天器之間的管理與協同。
(2)隱身設計:針對高威脅下的空間對抗情況,子母航天器基于多邊體外形設計,實現針對敵方探測雷達的隱身。
(3)偵查探測裝置:用于發現、跟蹤、指示地面、海面目標,可提供窄視場下遠距離的精確探測、追蹤成像和識別。
(4)姿態敏捷機動:各智能部件利用各自專家系統,根據故障數據庫進行訓練學習,進行故障診斷,并根據新的學習結果完善數據庫
對未來提升航天器偵察資源利用率,提高偵察情報體系作戰效能,促進多域空間偵察打擊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