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題(材料分析題)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9-01-15 13:57:46
2019年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研初試已經結束了,為了讓大家對考試有個了解,在職研究生招生老師整理了2019年非全日制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題)的真題,大家可以將此作為參考。
1.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1978年,中國正徘徊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中國發展的邏輯是什么,中國現代化到底要通過何種方式抵達?自近代以來盤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問題,再次成為時代之問。
時間定格在這一刻。中國上百臺印刷機轉動,不同的報頭之下,出現了同一個標題;校園的閱報欄前擠滿年輕的面孔,無數學子聞風而至,閱讀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鋪展稿紙,千百支筆重新抖落塵埃,準備書寫同一個主題;被一種沉重的沉默籠罩的中國大地,隨著第一聲響動,忽然爆發出轟鳴。
這是1978年5月,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一版刊發,掀起了席卷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成為那支撬動改革開放的哲學杠桿。
這場討論,成為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哲學宣言,不但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凝聚了思想共識,而且確立了中國改革進程的理論原則和思維模式。
這場討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深入,既成為改革開放的前奏,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奏,使中國在道路探索上實現了理論創新與實踐檢驗的良性互動。
這場討論,成為中國社會思想現代化的重要一環,解放思想的力量、實事求是的精神,強有力地推動著中國由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演進,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過渡。
摘編自《光明日報》 (2018年5月11日)
材料2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時代是思想之母,時間是理論之源。只要我們善于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摘自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1)如何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分)
(2)從實踐標準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關系,談談你對“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的認識。(5分)
2.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深圳故事始于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以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同志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向中央提出創辦對外加工貿易區的設想建議,鄧小平同志審時度勢,創造性地提出“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就叫做特區”。1980年,深圳蛇口工業區一聲炮響,拉開了經濟特區建設大幕。 特區建立前,深圳還只是一個僅有兩條小巷和一條200米長小街的小漁村;今天的深圳,已是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的奇跡,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板間”。如果把視線聚焦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五年多,深圳故事更是精彩紛呈。五年來,深圳扎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在高質量發展中發力,發展動力持續增強,百姓福祉穩步改善,城市文明進一步提升,綠色發展特質更加凸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圳依然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忠實踐行地,深圳故事連著中國故事,深圳的成就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并迎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生動縮影。改革開放40年來,接可比價格計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7億多人成功脫貧;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績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把改革開放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40年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
摘編自《人民日報》 (2018年4月10日、5月21日)
材料2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首次離京考察,首站即到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深圳,現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宣示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信念,他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現在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時隔近6年,習近平總書記予2018年10月再次南下廣東,他考察調研時指出,黨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里,就是要向全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我們要不忘改革開放初心,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成功經驗,提升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他反復強調,進入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廣泛而深刻變化,改革發展面臨著新形勢任務新挑戰,必須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6日),人民網(2018年10月26日)
(1)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5分)
(2)如何理解進入新時代必須“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5分)
3.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憑著堅船利炮野蠻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
近代以后,爭取名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驗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在舊式的農民戰爭走到盡頭,不觸動封建根本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屢屢碰壁,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其它種種方案紛紛破產的情況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材料2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摘自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度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1)如何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給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5分)
(2)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并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說明了什么?
4.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018年9月30日,在我國第五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向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表達著13億多人民對英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上鑲嵌的8幅革命歷史浮雕,鐫刻了從虎門銷煙到解放戰爭時期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這一紀念中國革命勝利的全景圖,凝聚了無數先烈的鐵骨精魂,更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忘歷史、砥礪奮進的民族精神。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 以史為鑒,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對歷史,我們要心懷敬畏、心懷良知。歷史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塑造?!?/p>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币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段時間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沉渣泛起。社會上質疑英雄烈士、歪曲歷史的現象和行為不時出現,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
在社會各界不斷的呼聲中,2018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受法律保護,禁止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宣揚、美化侵略戰爭和侵略行為將被依法懲處直至追究刑責。
英雄烈士保護法生效一個月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相繼下發通知要求依法懲處侵害英雄烈士權益、形象等違法行為;文化和旅游部部署縣查處抹黑英雄烈士等英雄烈士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各主要互聯網文化單位紛紛采取措施清理違規信息、視頻和賬號;多地檢察機關針對侵害英雄烈士名譽等問題依法啟動訴訟程序。
“昨天你用生命捍衛我我們,今天我們用法律保護你?!本W友真摯的話語道出了人們對英雄烈士的敬意和愛戴。
從設立烈士紀念日“立大德于社會”,到緬懷英雄烈士儀式“揚大義于國家”,再到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布大信于天下”,一系列致敬英烈、崇尚英雄的國家行動,筑起了民族復興征程的閃亮燈塔。
摘編自(光明日報》 (2018 年4月6日),《人民日報》(2018年6月13日、10月1日等)
(1)如何理解“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5分)
(2)從法律社會作用的角度,分析為什么要用法律的名義保護英雄烈士?(5分)
5.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018年,中國相繼舉辦了四大主場外交活動: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習近平悉數出席并作重要主旨演講,深入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產生了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主場外交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一大亮點,已成為全新的“中國名片”。
堅持開放共贏 共創美好未來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讓我們堅持開放共贏,勇于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面向未來,習近平為各國攜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明確了路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對話協商、共擔責任;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敬畏自然、珍愛地球。
弘揚“上海精神” 增添時代內涵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后的首次峰會在青鳥舉行,習近平在題為《弘揚“上海精神”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的靈魂和共同財富,必須加以堅持和弘揚,習近平提出的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和全球治理觀,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賦予上合組織新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呼吁各方齊心協力構建命運共同體,經各方協商一致,“確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被寫入青島宣言,成為上合組織8國最重要的政治共識和努力目標。
中非攜手同心 共同促進發展
2018年9月3日,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發表題為《攜手共命運 同心促發展》的主旨講話,對中非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做出清晰概括:真誠友好、平等相待,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發展為民,務實高效,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習近平提出要攜手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在中非合作計劃全面落實的基礎上,未來三年和今后一段時間重點實施“人大行動”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行動路徑,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了典范。
擴大對外開放 機遇世界共享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隆重舉行。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更高水平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能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習近平同時強調,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合唱,中國將在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等方面加大進一步開放的力度。與世界各國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懈奮進,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摘編自《人民日報》
(1)為什么說主場外交已成為全新的 “中國名片”?(4分)
(2)中國主場外交貫穿著怎么樣的外交關系理念?中國為世界發展提供了哪些智慧和方案?(6分)
以上內容就是19年非全日制考研政治真題,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希望可以有所幫助。如果還想了解關于在職研究生方面的信息,可以和網站在線老師進行聯系。
上一篇: 2019年同等學力申碩西醫練習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