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2013年定點幫扶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以來,上海交通大學持續發揮科技和人才作用,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協同發展;將學科優勢與高原資源優勢有機結合,打造洱源的“綠色品牌”;發揮高校特點,培育帶不走的基層科技隊伍和洱源未來發展的生力軍;眾志成城,久久為功,努力探索出一條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特色小道。
一是堅持學校黨委對幫扶工作和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領導,做好持續性機制建設,確保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持續推進。學校成立上海交大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鄉村振興工作組織體系,明確各級各部門工作責任,鞏固幫扶成果,有效開展創新服務,提供長效性保障。學校通過專項幫扶基金和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等特色創新平臺的建設發展,有序組織和促進校內外資源投入,為幫扶工作提供長期的資金和智力保障。學校充分參與和聯動滬滇協作體系,加強與上海市幫扶力量合作;將定點幫扶工作納入與云南省校合作工作體系,以點帶面擴大幫扶工作影響;結合校企合作,聯合企事業單位向幫扶地區提供投資和市場等資源,穩步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持續開展。
二是不斷優化幫扶項目臺賬制度,努力做到幫扶項目可持續,幫扶資源與需求精準對接,幫扶成果可復制、可推廣。上海交大吸收各方愛心資源形成的“心”“行”“夢”“恒”幫扶基金,為開展先心病患兒救治、困難家庭優秀學生獎助和“美育西南鄉村助教”等專項行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持。上海交大洱海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上海交大洱源專家工作站等平臺對接洱源教育、產業、醫療、生態等多方面需求,積極發揮好以創新帶動發展、以精準服務促進產業提升的功能。通過鄉村振興專項支撐,先后完成自然能提水灌溉工程、改造鄧川鎮初級中學食堂、“點亮鄉村振興路”亮燈工程等民生項目,不斷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三是促進特色學科建設與特色資源優勢合力發展,用時間的積淀和辛勤的汗水澆灌一方熱土,用知識之花映襯鄉村振興碩果。扎根大理二十載,守得洱海水清月明。孔海南、王欣澤團隊近20年長期服務洱海生態環保,完成野外樣品采集3萬余次,分析水質指標16萬余次,為洱海保護治理長效模式提供決策依據,為幫扶地區生態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上海交大將高原綠色農業技術與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相結合,助力打造“洱源綠色品牌”,與當地政府共建產業基地與實驗基地結合的科技示范村,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四是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基層科技隊伍,培育一批洱源未來發展的生力軍。上海交大與洱源縣組織部門共同開展“墩苗育才”計劃等項目,集中培訓基層干部與專業技術人才,建立長效化培訓機制,有力提升當地人才隊伍素質。設立洱源基礎教育發展基金,鼓勵資助幫扶地區的師生,改善基礎教育設施。連續選派9屆研究生支教團前往洱源縣中小學接力支教。成立“子午連心”教育共建基地,研究生黨員與洱源高中生幫扶結對,以黨建引領基礎教育合作提升,為洱源發展培育一批又一批的生力軍。按計劃選派掛職干部和長期組織科技人才下鄉服務,搭建起人才持續服務的直通車。推進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黨課下鄉、黨支部結對,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黨員的示范作用。
鄉村振興是全域、全員、全面的振興,需要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未來,上海交通大學將繼續擔起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責任,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優勢,以長效機制引領幫扶工作有序推進和持續創新,全力以赴為鄉村振興貢獻交大力量。
您填的信息已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與您聯系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撥打以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