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動力學院的前身是我校的動力工程系,是學校創辦最早的三個系之一,是學校“建設國內一流造船大學”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80多年的建設,學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學科專業行業特色鮮明,教育國際化取得新的突破。在船舶輪機、動力裝置、艙內環境控制、振動噪聲控制、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等方面形成科研特色,在船舶海工、能源動力行業中有著日益重要的影響。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科專業實力日益增強。
學院已形成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輪機工程”、“水聲工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擁有“能源動力”、“教育部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能源動力碩士雙學位中-俄聯合培養”、“土木水利”工程碩士領域(船舶與海洋工程、暖通空調學科方向)。“輪機工程”為國防特色學科專業、江蘇省重點學科、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優勢學科重點建設方向。
學院擁有“能源與動力工程”、“輪機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輪機工程”為國防特色學科專業,2020年被國際海事科技協會(IMarEST)專業認證受理,即將通過工程教育國際實質等效專業認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為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2020年被國際海事科技協會(IMarEST)專業認證受理,即將通過工程教育國際實質等效專業認證。“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專業,在2019年通過工程教育國家專業認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擁有由省級人才帶領、博士率100%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培養的畢業生深受企事業單位歡迎。
學院下設輪機工程系、動力工程系、新能源系、人工環境系4個教學系,1個工程實訓中心和6個科研研究所,設有學院黨政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等管理機構,現有教職工80人,教授10人,副教授26人,專任教師博士學位占比78%,具有工程實踐經歷占比70%,具有海外學習經歷接近50%;擁有國家級人才1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行業高層次人才等省級人才10余人,江蘇省產業教授3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優良的師資隊伍和各具特色的學術梯隊。依托行業優勢,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應用相結合的科研體系,近5年承擔了包括科技部、工信部、國家基金、國防科研、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在內的科研項目100余項,獲各類科技進步獎12項。
學院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輪機工程方向,輪機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能源與動力工程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中心下設熱工基礎實驗室、動力裝置實驗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實驗室、振動噪聲實驗室及輪機工程實驗室、新能源實驗室等6個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2000余臺套,固定資產總值約4000萬元。校企共建江蘇省船舶與海洋空調冷凍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船舶測控工程技術中心、江蘇省傳動裝置減振降噪工程技術中心等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2個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
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專業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約1300人,研究生、博士生約300人,本碩博留學生約100人。近5年承擔省級教改課題15項,獲國家級多媒體課件獎2項、省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與教材15部,獲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優秀畢業設計4項。
學院高度重視教育國際化,形成了本碩博留學生培養體系,與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活動日益增強,學術氛圍日益濃厚。與俄羅斯莫爾多瓦國立大學開展能源動力碩士雙學位交換生培養,2019年獲批教育部中-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聯合培養項目-能源動力專業”2020年成功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促進與俄烏白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資助名單,每年資助我校20名教師和研究生赴俄羅斯摩爾多瓦大學聯合培養。
學院充分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產教融合,引導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共建了國家級校企聯合產學研基地、學生實習基地等25個,設立了多個企業獎學金。近5年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船舶能源與動力創新大賽”、“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等國家級學科競賽獎項150余項。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校前2位,平均98%以上。
作為江蘇科技大學最早創建的院系之一,學院經過多年的奮斗及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在今后的辦學過程中,學院將秉承“篤學明德、經世致用”的校訓和“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院風,不斷努力,勇于創新,爭取做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