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重點支持、發展較快、特色明顯的應用研究型二級學院。學院始建于2002年11月設立的石化學院,2006年7月更名為石油化工學院,2013年1月更名為石化與能源工程學院,2020年6月,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并入石化學院后,更為現名。
學院積極深化“特色辦學、錯位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大力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充分夯實辦學條件基礎,著力強化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切實提升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全面推進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優良品牌的應用型“開采-儲運-化工-安全--環境”油氣類全產業鏈專業群。
學院設有油氣儲運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和海洋油氣工程等5個專業,其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是浙江省特色專業、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點。
學院擁有一支整體素質高,學緣、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能協作共事、積極奮進的師資團隊。截至2022年底,全院共有教職工90名,其中專任教師68名,實驗技術人員9名,行政管理人員13名(含輔導員思政系列7名);68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歷的58人,教師博士率達85.3%,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27人,另有青年副教授2人,副高及以上占比43%;國家級人才3人,省級人才8人,同時聘有油氣儲運工程學科專業知名教授3人,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外籍專家3人,石油化工企業專家客座教授12人。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376名,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碩士研究生71人;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五年培養本科畢業生932名,平均就業率98%,其中,近兩年讀研率30%以上。學院十分重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注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建有浙江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當地企業合作共建的中國(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產教融合基地為浙江省高等學校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基地,教師獲浙江省高等教學教育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學生在國家和浙江省大學生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和體育競賽中多次獲獎,近五年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A類學科競賽獎項3項,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油氣儲運工程設計大賽等B類17項;獲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浙江省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和浙江省大學生環境生態科技創新大賽等省部級A類學科競賽36項,B類285項;獲全國大學生創新項目17項,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23項。
學院積極開展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設有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石油化工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舟山市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及學科方向負責人主持國家科技計劃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兩化融合聯合基金項目1項,國家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等2項。近五年來,全院共主持國家級項目(課題)共16項,省部級課題50余項,擁有發明專利130余項,發表重要論文180余篇,出版著作5部;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獎2項,國家級行業協會獎3項。學院是中國石化銷售企業培訓基地,設有“舟山市油品計量檢測培訓考核中心”、“舟山市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浙江海洋大學石化培訓中心”。
學院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18000余名,培訓石油、天然氣和化工企業干部員工23000余名,遍布全國各地。涌現出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分公司代表岑利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分公司代表毛陸軍,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分公司代表馮東明,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戴國富,中國石油銷售湖北分公司副總經理趙向陽等為代表的杰出校友,以及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系統勞動模范葛建良,中國石化銷售企業技能比武金牌獲得者邵中海、何永軍、朱利斌等為代表的優秀校友。一大批畢業生成為中石化、中石油的銷售企業技術骨干或管理骨干,也有一批畢業生成為石油化工、商貿、建筑和房地產等民營企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