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安溪茶學院是福建農林大學與安溪縣“校地”合作創辦的特色學院,系福建農林大學下屬二級學院,在本科一批次面向全國招生。學院占地面積1200畝,總投入7億多元,總規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已建成18萬平方米。學院組建于2012年5月,由茶葉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擔任名譽院長,是福建農林大學與安溪縣“校地”合作創辦的特色學院。學院采取“政府+高校+民資”三位一體、優勢互補、協作辦學的模式,與100余家茶葉龍頭企業和兩岸50余家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產教融合、協同發展關系。學院于2017年11月,被確定為福建省“示范性產業學院”。
辦學規模:目前學院(校區)已入駐本科、碩士、博士生人數近4000人;在此基礎上,適度發展海外留學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學院(校區)學生數穩定在5000人左右。
師資力量:安溪茶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雙聘院士1名(陳宗懋院士,安溪茶學院名譽院長),高級職稱教師12人,臺籍教授4名,博士生導師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國家重大農技推廣體系茶產業首席專家1名、團隊主任2名,部省級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4人,入選福建省高等教育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
專業設置:以茶產業鏈為主線,本科專業設有茶學、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管理科學、商務經濟學等6個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設有技術經濟及管理、農業管理、生態管理;博士研究生專業設有生態管理。
教學改革:立足作為福建省高等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驗田,學院多管齊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一是堅持校地合作,探索和形成“共生”型辦學模式,把茶學專業建成為“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和“福建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專業”;二是以茶產業鏈為依托,大力推進“專業群”建設,突出服務茶產業的特色;三是實行內聯外引,加強“融合型”師資建設,積極發展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四是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建立了蒲公英大學生眾創空間,并整合黑馬會等多方資源,聘請行業內優秀企業家為創業導師,力爭建成為國家級眾創空間。五是依托示范性產業學院,把服務辦學水平提升、服務學科專業建設、服務師資隊伍提升、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服務學生成長和創新創業作為產業學院建設的根本任務。六是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大辦推進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科學研究:學院教師先后主持承擔或參加的項目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重大農技推廣以及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自創辦以來獲得省級科研成果獎7項,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型專利20余項;主持制訂了1項國際標準、3項國家標準和2項地方標準。
平臺建設:自學院創辦以來,先后獲批“福建省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及“福建省茶產業技術開發基地”3個省級創新平臺和“泉州市人才高地”,并與安溪縣共建設“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還是“福建省茶產業研究會”和“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依托單位。
社會服務:學院積極探索“校地合作”與“共生發展”的辦學模式,通過產教融合,致力于開展科學化的社會服務,已在科學研究、人才培訓、生態規劃、技術推廣、產業培育與轉型提升等方面建立了常態化的機制,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
就業創業: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結合校區優勢以及學校對學院“創業型”的定位,不斷整合校地相關資源,促進校企合作,推動學校與茶多網合作共建安溪茶學院蒲公英眾創空間,得到省市縣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遴選30支隊伍入駐眾創空間,激發學生創業熱情,點燃學生的創業夢想。同時,學院積極引導畢業生多元化發展,制定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完善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長效機制,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位居全校前列。學院的創業就業工作也得到安溪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出臺《關于支持和鼓勵安溪茶學院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促進學院創業就業工作更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