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政法教學部,2006年成立政法學院,2011年獨立設置法學院。目前設有法律和社會工作2個系,招收法學、社會工作2個本科專業學生;擁有法學碩士一級學科點,在法理學、民商法學(含知識產權法)、刑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等5個二級學科下招收碩士研究生;擁有法律碩士(包括法學法律碩士和非法學法律碩士)授權點;擁有社會工作碩士(MSW)授權點。目前本科、研究生在校生近800人。法學院已經成為山東省、青島市法學、法律、法治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學院師資力量厚實。學院聘有專職教授7名(含嶗山學者1名)、副教授17人,講師19人,其中碩士生導師24人。徐祥民教授擔任學院名譽院長。聘有兼職教授和兼職碩士生導師30余人。學院有10余位教師擔任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中國社會工作學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山東省法學會、山東省社會工作協會及其專業學會的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有7位教師獲得省、市級專業人才稱號并享受政府人才津貼待遇,有20余位教師兼任仲裁員、律師、社工師、人民陪審員等社會職務。
學院學科平臺和學科專業建設成績斐然。現擁有省級研究平臺3個:山東省“十三五”規劃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山東省弱勢群體司法與社會保護研究基地)、山東省齊魯文化法治研究基地、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基地(青島科技大學與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建)。校級重點學科1個-經濟法學,校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知識產權研究基地、校級研究機構2個、院級研究中心7個;山東省一流課程2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3門、優秀課程2門,網絡課程2門,在知識產權法、民商法、法理學、刑法學、經濟法、國際商法等6個方向積累了較強的實力,形成了知識產權特色的法學品牌專業和實踐特色突出的社會工作專業。
學院科研成果豐富。近年來,學院教師出版了30余部高水平著作、教材,發表了100余篇高水平科研、教研論文,承擔了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50余項,獲得了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一批省市級以上教研、科研獎勵,在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學院教學質量優良。學院堅持人才培養質量是學院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致力于與法律實務部門、社會工作機構開展深度合作,與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聯手共建“示范性法學實踐教學基地”,每年分兩批派出90余名學生赴法院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實踐,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社會工作專業著力打造“四年一貫制”專業實習,法學和社會工作兩個專業的考研率歷年來均居學校前列,司法考試、社會工作師通過率名列全省前列,考取公務員、選調生均居學校首位。
學院對外交流合作蓬勃發展。近年來,學院加強了與國內、國際學術機構和辦學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活動,豐富學術資源,擴大學院影響力;與美國阿克倫大學、南加州大學、韓國全南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境外高校有著廣泛的合作,設有多個教師交流訪學、學生互派訪學項目,為學院教師、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提供了豐富的交流學習機會。
學院發展愿景。學院全體師生將秉承“博學、篤行、崇法、重德”的院訓,為把法學院建設成為一所精而強、博而雅,教風精進、學風勤謹、特色鮮明、社會認可的一流法學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