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洛陽工學院組建初期設立的機械系。學院現有6系1室1基地:機械制造系、機械設計系、機械電子工程系、軸承設計與制造系、測控技術與儀器系、工業工程系、工程圖學教研室和創新創業基地,每個系均設有相應的實驗教學中心。學院現有教職工總數140人,其中專職教師125人(含實驗教師7人)。現有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5人。
學院圍繞機械裝備的設計、制造、機電融合、信息檢測和企業管理,設置了四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和工業工程,在河南省及部分省市均按“一本投檔線”招生。四個專業交叉融合、選修課程貫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教育部“新工科”改革試點專業、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數控技術”課程分別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2個專業按機械類招生,包含4個專業方向(簡稱,機設、機制、軸承、機電)、2個教育部卓越班(軸承卓越班、液壓卓越班)、2個教育部新工科實驗班(機器人技術創新班、智能制造工程實驗班),入校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報某一專業(方向)、卓越班和新工科實驗班,其中軸承專業方向為我校特色專業方向。四個本科專業與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學分互認,可獲兩校雙學士學位文憑。學院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承擔單位、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理事單位。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工作流動站、儀器科學與技術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是河南省重點學科,其中機械工程是河南省重點資助的重點學科,設有省級特聘教授崗位。機械工程是首批河南省特色學科(A類),2020年獲第二期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A類)立項建設,2016年入選“十三五”機械類國家國防特色學科。
學院建有和共享高端軸承摩擦學技術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機械裝備先進制造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機械設計及傳動系統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機器人及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齒輪制造及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軸承先進制造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智能數控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齒輪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軸承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中國軸承陳列館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等一批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學院產學研合作、校企協同育人特色明顯,相關研究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四次。多家著名機械企業在學院共建實驗室、設立專項獎學金。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該專業下設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和軸承設計與制造三個專業方向、軸承卓越班和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實驗班。主要培養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中設計、制造、管理、營銷及開發研究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專業課程: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與裝備、數字化設計與仿真、先進制造技術、現代機械系統設計等。學生畢業后可從事現代機械的設計、制造、控制以及機電設備的生產、科研、設計與技術開發及組織管理工作。
機械電子工程該專業是機械學、電子學、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等多門學科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的工程應用專業,下設機電控制專業方向、液壓卓越班和機器人技術新工科實驗班。主要培養既熟悉機械又精通電子與電控技術的機電結合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專業課程:數字化設計與仿真、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單片機與接口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工業機器人、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學生畢業后可在機械、汽車、輕工、化工、電子等行業從事機電液設備和控制方面的科研、設計、生產技術及組織管理工作。
測控技術與儀器該專業主要培養信息檢測工程領域中有關信息處理、微機測控、智能儀器、虛擬儀器及傳感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專業課程:工程光學、傳感器與測試技術、機器視覺技術、控制工程、信號分析與處理、微機接口技術、精密儀器設計基礎、智能化儀器設計、計算機檢測與控制技術、過程控制系統等。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光機電一體化信息系統的科研、教學、生產技術及組織管理等工作。
工業工程該專業是綜合機械工程科學與管理科學的復合型學科,主要培養既能從事現代制造工程系統的設計,又能進行決策、規劃、實施、評價、管理和社會責任感強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主要專業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數據庫、機械設計、工程經濟學、運籌學、質量工程學、設施規劃與物流、管理學、市場營銷等。學生畢業后可從事現代制造工程系統的設計制造、運行施工、科技開發、運營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