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學部本科始于1958年武漢鋼鐵學院,1999年原材料學院和冶金學院合并組建為材料與冶金學院,2023年成立材料學部,現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冶金與能源學院兩個學院,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2個一級學科,下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化學、能源與動力工程6個本科專業。經過60多年的建設,學部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各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寶武集團原董事長陳德榮等為杰出代表的2萬余名優秀人才,在各行各業各領域為黨和國家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母校和學部贏得了廣泛贊譽。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235人(含在站博士后27人),其中專任教師160人,專任教師中教授66人(其中二級教授19人,三級教授26人),副高職稱的教師人數有6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53人,占到專任教師比例95.63%;專任教師中青年教師(45歲及以下的教師)有102人,占到所有教師人數的63.75%,超過60%的專任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現有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11人,湖北省重要人才計劃等4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中國科協青年托舉人才4人,洪堡學者1人,香江學者、澳門學者5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GF科技工作先進個人1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5人,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6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7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思想活躍、實力雄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科專業建設
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材料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優勢學科和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是湖北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和金屬材料工程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圍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榜單,有力支撐了我校學部相關3個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和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0.27%,工程學進入前0.25%。
科學研究
建有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B類)重點實驗室、高溫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鋼鐵冶金及資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外專局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15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擁有8支省級科研創新團隊,形成了耐火材料與高溫陶瓷、高端鋼鐵材料、低碳冶金與智能制造、能量轉換及存儲材料與器件等特色研究方向。學部研發碩果累累,先后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0項。其中橋梁鋼、極地嚴寒用鋼等一系列高端鋼用于港珠澳大橋、滬蘇通大橋和國家在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等重大工程;汽車用鋼創造熱軋中高碳合金工具板帶鋼世界最薄紀錄;建成國內第一條厚帶鋼厚鍍層連續熱鍍鋅生產線;研發出新一代高速重載軌道用高強貝氏體鋼軌,并廣泛應用于高鐵新線;高溫磁電材料在型號驅逐艦、型號飛行器上列裝應用;5G光模塊用Micro-TEC芯片解決了我國光芯片熱管理和精準控溫卡脖子技術瓶頸,實現國產替代。
教學質量
建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湖北省材料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教學平臺,積極探索本科生培養新模式,實施了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育計劃”、“冶金類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材料類國際化英才班”等,構建了不同層次本-碩-博貫通式一體化設計培養體系。擁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跨學科國家級教學團隊,另有省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和視頻公開課程6門。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與寶武集團、中鐵建、中廣核、中鋁、東風汽車等大中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設立了“濮耐獎學金”“利爾獎學金”“科力生獎學金”“中信鈮鋼獎學金”和“斯曼創新獎”等院級獎學金,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國際化能力培養
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瑞典、奧地利等國家的20多所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先進耐火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范基地。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等國外高校簽署雙邊合作協議,聯合申請的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正式獲批。建有“鋼鐵材料中-澳研究中心”“海洋材料應用技術中-俄聯合研發中心” ,是全球耐火材料教育與研究聯盟(FIRE)組織正式成員(國內唯一高校)、歐亞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與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成立“耐火材料與冶金虛擬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學部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學生培養
學部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固樹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構建學科、科研優勢向教學優勢轉化的“寓教于研、寓學于研”機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多次獲得學校“優良學風學院”“優良學風單項獎”“五四紅旗團委”和“全國鋼鐵行業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鋼鐵行業五四紅旗團支部標兵”等榮譽稱號。多名學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留學資格;多名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湖北省大學生自強之星”“湖北省長江學子”等榮譽稱號。每年參加國際國內科技創新活動和技能競賽學生覆蓋面達到百分百,每年獲獎達400余人次,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大學生頂級系列賽事中榮獲多項國家級、省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