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經大學文化旅游與地理學院的前身最早上溯到1986年的烹飪工程系,是我校較早成立的學院之一。學院立足廣東、面向全國,圍繞大灣區一流財經大學的整體發展定位,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本科教學工作為中心,彰顯文理交叉,多元協同發展的特色與優勢,培養具有寬廣國際視野、深厚人文素養、扎實專業技能、持續創新能力的文化旅游管理類、地理規劃類專業人才。經過30多年的發展,廣東財經大學文化旅游與地理學院已成為華南地區極具影響力的文化旅游與地理院系之一。
學院現開設有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廣東財經大學—悉尼科技大學“2+2”雙學士項目)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文化產業管理等六個本科專業,一個旅游管理學術碩士學位點,一個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學位點;其中酒店管理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旅游管理專業是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是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和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是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和校級商法融合特色專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科研實力突出。學院擁有專任教師7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學位教師占比84.7%,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校級培養對象10人。近年來,學院教師取得了一批豐碩的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6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等委托科研項目80余項。在《南開管理評論》、《旅游學刊》、《中國軟科學》、《當代財經》、《人文地理》、《地理學報》、《科學通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自然資源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Computers Geosciences》等國內外各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98篇,SCI、SSCI/EI收錄44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經濟科學出版社等出版或合作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學術專著80余部。
近年來學院在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也取得了不俗成績。學院建有“城鄉規劃與旅游空間信息實驗教學中心”、“地理環境與旅游開發省級示范教學中心”、“自然地理綜合實驗室”等3個實驗教學中心;文化旅游管理類專業與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州長隆集團、廣州四季酒店、廣州大劇院、廣州市文化館合作建立了省級示范實踐教學基地,與廣之旅、W酒店、柏悅酒店等合作建立了校級實踐教學基地;地理類專業在韶關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廬山地區、華東等地建立了各類實踐教學基地。
多年來,我院為社會輸送了8000余名文化旅游管理類、地理規劃類專業人才,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連年超過95%,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
專業介紹
旅游管理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省級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秉承科學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培養適應現代旅游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具備經濟管理學科的基礎理論與旅游管理專業的系統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行業實踐的基本技能,擁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與良好的國際交流能力,具有人文素質與理論素養、國際視野與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能在各類旅游企事業單位、現代服務業和政府機關從事經營管理、策劃咨詢和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培養規格:標準修業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管理學、經濟學。
主要課程:管理學(雙語)、旅游學概論(雙語)、旅游接待業、酒店管理概論、旅游消費行為、旅游人力資源管理(雙語)、服務管理、旅游經濟學、旅游統計學、旅游地理學、旅游法、旅游市場營銷學、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目的地管理、景區經營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大數據、灣區旅游專題實踐、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與開發、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本專業在實踐教學上行業融入度高,采用“雙向導師,多輪驅動”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即分階段安排“社會勞動與實踐、行業調研、專業勞動與實習、畢業實習”,在“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中安排企業和學校導師雙向指導。同時與廣交會、華僑城集團、花城文旅、白云國際會議中心等企事業單位合作建設了多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學生可到國內外知名高校進一步攻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等相關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也可報讀工商管理其它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近年來,有多名該專業畢業生考取香港中文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英國薩里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
學生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大型旅游集團公司、品牌旅行社、國際品牌酒店、旅游規劃與策劃公司、旅游行政部門及旅游研究與教育機構,以及金融證券、商業外貿、房地產物業、文化傳播等現代服務行業就職。
專業特色:本專業依托旅游管理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與“三能”(實踐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協同培養,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社會培養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除此之外,本專業已形成以短周期(1-2天)的課程實踐、中周期(3-7天)的實地考察以及長周期(一個月以上)的企業實習為特色的“三位一體”專業實踐模式。近年來,本專業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積極參與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商務會獎旅游策劃競賽等國家、省級賽事并屢獲佳績,形成了良好的專業競賽氛圍與特色。
酒店管理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旅游接待業發展需要,具備經濟管理學科的基礎理論與酒店管理專業的系統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行業實踐的基本技能,具有人文素質、理論素養、國際視野、社會責任、專業服務精神、創新洞察力和卓越執行力,能在各類旅游企事業單位、高星級酒店及相關現代服務業從事經營、管理、營銷策劃、咨詢、服務、項目設計、教育培訓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標準修業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管理學、經濟學
主要課程:管理學、會計學、管理信息系統、服務管理、旅游學概論(雙語)、旅游接待業、旅游消費者行為、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統計學、旅游市場營銷學、酒店管理概論、酒店前臺與客房管理(雙語)、酒店運營管理、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雙語)、酒店英語,酒店戰略管理、酒店規劃與籌建管理、酒店客戶管理、酒店收益管理、酒店產品創新策劃。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本專業在實踐教學上行業融入度高,采用“雙向導師,三輪驅動”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即分階段安排“專業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本專業在廣州、珠海等地10多家五星級酒店和度假村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
主要專業實驗:酒店管理信息系統模擬實驗、酒店服務管理綜合實驗。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以攻讀國內外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如:企業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產業經濟學、人文地理學等專業。近年來,有多名本專業畢業生考取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云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
學生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國際品牌酒店、旅游門戶網站、大型旅游集團公司、酒店管理公司、酒店或餐飲規劃設計與咨詢顧問公司、旅游業自主創業、大型旅游景區、高級餐廳、國際郵輪、各級政府接待部門、政府研究中心以及金融證券、商業外貿、房地產物業等現代服務行業就職。畢業生主要分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成功發展。
專業特色: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注重與行業聯系、國際合作辦學。和世界500強之多家酒店簽訂實習協議,開辟了廣州四季酒店省級實踐教學基地等,構建了“五位一體、多元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創建了“社會調研專業實踐創新創業實踐綜合實踐”的實踐教學體系,與廣東省旅游局、廣之旅、同程旅游、上海迪士尼等保持長期合作,同時與瑞士著名教育集團(SEG)和HIM酒店管理學院達成了合作意向。鼓勵以競賽實踐促進理論知識學習與應用,本專業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相關大賽,近3年獲得“挑戰杯”等國家級、省級項目15項,獲得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等國家級、省級比賽獎勵20余項。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會展業健康發展需要,具備會展策劃、組織、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熟悉國內外會展理論和實務以及相關的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掌握會展策劃、設計、運營、管理、評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富有時代特征和創新精神的會展業復合人才。
培養規格:標準修業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工商管理、設計學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管理信息系統、商法、旅游統計學、旅游消費行為、服務管理、旅游學概論、會展概論、會展策劃、會展營銷原理與實務、會展產業經濟、參展商實務和會展政策與法規。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灣區經濟與社會實踐調查、認知實習(社會調研)、專業實習(廣交會)、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畢業生可攻讀國內外本專業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近年來,有多名畢業生考取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昆士蘭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
學生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在各類品牌會展公司、會展中心、展覽場地和各類文博館、媒體傳播機構、目的地管理公司、差旅管理公司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各種會展營銷、策劃、服務工作;在相關職能管理部門、會展行業協會、會展研究機構從事研究與管理工作;在金融證券,商業外貿等現代服務行業就職。畢業生主要分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去往大型展覽企業海外駐地公司。
專業特色:本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新時代會展業健康發展需要,具備會展策劃、項目運營、現場管理的專業基本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會展業應用型人才。除豐富的課程內容外,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利用最優越的區位優勢、良好的業界資源獲得在廣交會等知名公司實習、同時注重以賽促學,參加全國會展類專業競賽、與知名會展公司負責人和優秀校友交流座談等機會。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文化學、管理學及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文化視野和文化素養,具備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能在各類文化企業及政府文化管理機關、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和其他相關企業從事經營管理、文化營銷與市場拓展、文化項目策劃、非遺活化與產品開發、文化金融服務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標準修業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工商管理、經濟學、文化學
主要課程:中國文化簡史、西方文化概要、文化資源概論、文化經濟學、文化市場調查方法、文化國際貿易、文化營銷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企業融資與資本運作、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管理、文化產業法案例專題、城市文化研究、文化項目策劃實務、文化商務英語、文化創意產業案例、文化旅游導論、創意思維概論、影視產業概論、媒體運營與管理。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一是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如:文化項目策劃、市場調研報告撰寫、競品分析報告撰寫、案例研討和仿真演練等。二是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如:社會調查、行業調研、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畢業生可攻讀海內外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學科碩士研究生。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先后考入中山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悉尼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知名有多名畢業生考取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
學生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能夠在各類文旅企業、政府文旅管理機關和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從事文化管理、新媒體運營、項目策劃、文化貿易與投資、文化營銷、文博機構運營與管理和組織文化建設等具體工作,亦能適應網紅經濟(MCN)、線上演藝、文旅融合和數字創意等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接受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具有一定的開展科學研究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層特征及其變化、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能在科研教學單位、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自然地理過程、自然災害防災減災、環境變化研究和資源管理、環境保護或應用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標準修業年限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地理學、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圖學與測量學基礎、水文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自然資源學、遙感概論、環境科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土地資源管理、區域規劃、計量地理學、中國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自然災害學、災害應急管理、災害防治工程規劃與設計、災害評估與保險、GIS空間分析、計算機輔助設計、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全球變化、生態學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粵北地區地質、地貌“課程野外實習”、江西廬山地區自然地理“專業綜合野外實習”、華東五市區域地理“學科綜合野外實習”、畢業論文(設計)。
主要專業實驗:礦物鑒定、地貌觀察、氣象觀測、土壤測定、水文觀測、植物觀察、土地測量、遙感影像判讀、數字圖像處理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在國內、外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攻讀地理學、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城鄉規劃等專業的碩士學位直至博士學位。本專業前身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近年來,先后有多名學生考取英國倫敦大學、伯明翰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美國加州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德國不萊梅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部等若干研究所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生考研總升學率位居全校55個本科專業第一名。
學生就業方向:畢業學生可在國土資源、城市管理、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地籍管理、房地產、土地評估與規劃、災害應急管理、環境保護、氣象、水利、海洋、能源與交通、農業、林業、地理信息系統等領域的國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教學機構工作。
專業特色:該專業嚴格按照理工科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科學素養很高,同時有嚴密邏輯體系的實踐教學設計。粵北地區地質、地貌“課程野外實習”、江西廬山地區自然地理“專業綜合野外實習”、華東五市區城市地理“學科綜合野外實習”。
學生風采:該專業學生在全國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廣東省“挑戰杯”、“雙百”大賽以及其它各類比賽中屢次斬獲第一、二名佳績,深受學生、家長、同行及社會好評。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
培養目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以人居環境建設與優化為核心,圍繞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培養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城市規劃和空間分析技術與技能,具有寬廣視野和綜合分析能力,能滿足城鄉規劃設計、國土資源管理、旅游開發規劃、企業戰略策劃、信息系統應用管理等社會需求,成為“通地理、精規劃、強實踐”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培養規格:標準修業年限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干學科:地理學、規劃學。
主要課程:人文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市經濟學、人居環境科學導論、區域分析與規劃、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城市詳細規劃、旅游開發與規劃、城鄉規劃綜合實踐、遙感原理與應用、空間分析、地理信息系統與軟件開發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專業基礎野外實習、城鄉規劃綜合野外實習、學科綜合野外實習、城鄉規劃設計實務、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踐技能:城鄉規劃綜合技能、空間分析技術、大數據與智能規劃技術。
主要專業實驗: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方案編制、城市詳細規劃設計、旅游景區與規劃、城市設計、空間數據處理與分析、遙感信息采集與處理、無人機駕駛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在國內外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攻讀地理學、城鄉規劃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專業碩士學位。近年來畢業生中,多名學生考取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卡迪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
學生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在各級政府城鄉規劃與建設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相關研究機構等從事規劃設計、建設管理、資源評價、策劃咨詢、大數據與空間信息技術、房地產開發與咨詢、城市與區域及產業經濟分析等工作。
專業特色:以新時代城鄉規劃與建設管理人才需求為目標,以專業理論與規劃實踐為核心,強化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依托城鄉規劃省級一流課程教學團隊,通過設置多環節、多層次的課程實驗實習、野外考察、項目調研、生產實踐等教學過程,不斷強化學生復合應用型人才專業素養,基本具備直接進入相關行業或部門獨立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