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前身是我校1954年建校時創辦的中文科,后經中文系、文學與新聞學院,2009年又經院系調整更名為文學院。劉知漸、董味甘、蔣洛平、李敬敏、楊成章、黎新第等知名專家,莫懷戚等著名作家執教于此,為學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為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有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有4個市級優秀教學科研團隊、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5門市級精品課程。
學院現有教職工110人(含兼職),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35人,博士占84%,兼職博導4人,碩士生導師47人。學院多名教師被授予國家和省(市)級人才稱號,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重慶市“兩江學者”“重慶英才”“巴渝學者”“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8人,省部級人才稱號21人次,在國家級學會擔任理事及其以上職務的專家7人。
學院下設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漢語國際教育、戲劇影視文學四個全日制本科專業,自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5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在所屬8個二級學科全面招生,同時招收學科教學(語文)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學院現有本科學生21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留學生50余人。學院以“中學語文卓越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為抓手,以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與“博雅人才計劃”并駕齊驅,全面開展漢語言文學(師范)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建設。學院以多種方式與中小學開展合作項目,建成了“中學語文卓越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西部初中語文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基地”“重慶市中學骨干教師(語文)培訓基地”。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近50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2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在研項目43項)。學院多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學院與國內外學界保持著長期、密切聯系,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