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法學院由前江漢大學政法系和秘書學系合并而來。其中,政法系創建于1980年,是改革開放我國恢復法學教育后較早開辦法學專業的院系。秘書學系創建于1982年,是全國最早創設秘書學專業并具有廣泛影響的院系。法學院現有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三個本科專業,涉及法學、管理學、社會學三個一級學科。經過多年辦學,法學院培養出許多知名的法學、法律和行政管理、社會工作人才,如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常務理事、湖北省雜技家協會名譽主席夏菊花,全國優秀律師、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武漢律師協會副會長、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蔡學恩,全國優秀女法官章瑩等。
江漢大學法學院現有教職工6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50人。專任教師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教授、副教授占專任教師的60%),博士研究生15人(含博士后3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80%以上。學院有全國社會工作領軍人才1人,武漢市學科帶頭人4人,享受政府專項津貼者2人,兩位教師先后入選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和武漢市“黃鶴英才”專項計劃。學院還聘請了民政部專家何曉玲研究員,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緒鹍、美華學社常務副會長、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帕克賽分校科研和創新活動委員會主任王勛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學者和知名人士為特聘教授。近5年來,全院教師發表論文近50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十余部,獲得國家級和省市級科研獎勵十余項;參與國家級課題多項,主持省市級課題30余項。
江漢大學法學院,秉承“創新培育英才開放服務社會”的理念,把握時代發展方向,緊貼社會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日常教學不僅向傳授學生必要的、精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的方法,培養他們在具體崗位上勝任工作的專業技能。學院現有本科專業學生近700人。學生學風端正,各項業績突出,近年來有2人獲得湖北省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二等獎,有1人獲得湖北省大學生科研成果二等獎,有1人獲得湖北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一等獎,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一直在90%以上。近幾年來,法學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司法考試平均通過率達到48%以上,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行政管理專業每年均有大批學生考上公務員。社會工作專業辦學特色鮮明,在服務社會方面一直走在同類高校前列,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均一直保持在100%。學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設有投融資風險法律規制招生方向,每年招收研究生。
學院設有中國社會工作實務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組織研究中心、策略與危機管理研究所、地方法治研究所、社區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學院建有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教育實訓室、電子政務實訓室、社會工作實訓室等個實訓、實驗教學場所。為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和服務社會,學院舉辦了華中地區首個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武漢楚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該中心2012年被評為全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示范基地,民政部和湖北省、武漢市的主要領導多次到該機構考察、調研和指導工作,在業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為促進和發展武漢地區社會組織發展,學院設立了武漢楷信社會組織評估中心,該中心近年來承擔了多項政府委托社會組織評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