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2年北京交通大學前身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設置“高等電氣工程甲班”至今,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已有百余年歷程。建國后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1958年北京鐵道學院成立電氣化工程系。2000年原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并入,學校歸教育部直屬管理,電氣工程相關學科專業重組成立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位于主校區校園東南的電氣工程樓。學院目前設有電氣傳動與控制工程系、電力工程系、電機與電器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電力電子研究所、牽引供電研究所、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研究所和電氣綜合實驗中心等教學科研單位。2015年依托學院建設了“新能源國際學院”示范學院,推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
學院現有教職工172人,其中專任教師113人,外籍教師4人,博士生導師58人,碩士生導師110人,IEEE和IET Fellow 各1人,教授37人,副教授6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85%。學院現有在校生21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人,在校博士研究生近200人,碩士研究生600余人。
學院把多層次辦學的理念拓寬到整個電氣工程領域,全面開展電氣工程一級學科領域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等學位教育,并從事電氣工程領域博士后培養。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被評為省部級重點學科,具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北京市創新團隊、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各一個。
依托學院成立了國家能源主動配電網技術研發中心、電力牽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軌道交通電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與企業合作建立了“中國中車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綠色動力系統技術分院”,“中車大同-北京交大軌道交通電氣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等聯合科研機構。近五年累計新增科研項目數769項,合同經費5億余元。其中,縱向項目340 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 項,面上項目12項,青年基金9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含課題及任務)54項;北京市教委科研項目5項;國際合作項目17項。獲得國家級科研獎項1項,省部級或一級學會科研獎項17項。
學院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希臘、丹麥、日本、比利時、捷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多所大學和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建有國際合作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與海外高校合作建立了“北京交通大學·密西根大學動力電池應用研發中心”、“北京交通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風電研究中心”等科研合作機構。聘請了一批國外著名學者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為我院學生授課講學。每年選派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國,與國外知名大學聯合培養。牽頭承擔“111計劃”引智基地項目——主動配電網大數據分析與處理創新引智基地。
電氣工程學院面向軌道交通和電力能源領域的國家戰略和行業重大需求,在學校的正確領導和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銳意改革,開拓進取,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增強學科實力,為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遠景目標努力奮斗。
(以上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