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等學力申碩心理學綜合練習題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7-03-16 17:23:11
2017年同等學力申碩考試即將在5月21日舉行,學科綜合是考生必須面對的考試科目之一,相關復習可以碩士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在職研究生招生老師為大家整理的考2017年同等學力申碩心理學綜合練習題,以供考生在考前練習使用。
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有哪些潛在的自變量,你認為應該怎樣控制?
【答案要點】
自變量是指由研究者選定,并進行操作、變化的,能產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現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組合。因變量是指由自變量所引起的被測者某些心理現象或行為的變化。實驗中除自變量和因變量之外的其余變量稱為額外變量,在額外變量中可能會引起因變量變化的因素被稱為潛在的自變量。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詞頻為自變量,反應時間為因變量。而被試間的差異、詞頻的定性、材料的選擇、實驗任務、研究設計、實驗環境和數據處理方法等都會是潛在的自變量。對于這些潛在的自變量,應以以下方法加以控制:
(1)控制被試間差異,應用隨機的方式抽取大量水平相近的被試。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可以隨機抽取一百二十名大學生作為被試。
(2)用一個確定的標準來定性詞頻,如以字或詞在報紙、書刊、教材等語言材料中使用次數統計而得出。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驗引起的詞頻不確定性,可以用大被試量來加以控制。
(3)材料的選擇方面,若以拼音文字為實驗材料,拼讀規則的運用會使詞頻效應被低估。所以應選擇非拼音類文字,如漢字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由于漢字有不同的結構類型,實驗可將此作為一個自變量加以操縱。
(4)詞頻效應的實驗中,因變量為反應時間,有很多不同的任務類型如命名、判斷、再認、補筆等可以用來進行實驗。在此實驗中,由于不能確定詞頻效應究竟發生在字詞識別的哪個或哪些階段,其作用各有多大,所以選擇三種不同的任務類型:詞匯判斷、命名和詞匯命名,將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5)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為了達到上述(1)、(2)和(3)的控制效果,應把詞頻和字類型作為組內設計。但為控制不同類型任務間的相互干擾,任務類型應作為組間設計。
(6)實驗環境應盡量保持恒定。
(7)運用計算機呈現刺激并記時。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計算后,再得出結論。以上是對在詞頻效應的實驗中可能會存在的一些潛在自變量的控制方法。
想了解更多考前練習試題,請關注我們網站。
上一篇: 2017年MBA聯考(考研)管理類綜合能力寫作真題及答案
下一篇: 管理類聯考英語(二)備考常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