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失業!低學歷!普通人下半年靠什么翻身?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20-06-17 13:56:23
之前大家總是談:疫情過后,錢從哪里來?
都在期望著5.6月國內經濟的復蘇。
但是!北京近日疑似第二波疫情又開始了!
1、國內第二波疫情可能已經到來,經濟受到再一次打擊!
近日,北京新發地又開始出現疫情,隨即,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開始停課,鼓勵居家辦公。
之前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家整體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官方數據表示:從單月看,1-3月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同比分別為-19.8%、-55.7%、-19.3%。
一場疫情,不可能改變中國長期的經濟走向,但從長期沖擊的角度來看,我們也不能太樂觀。
這次北京新發地的疫情走向還不能確定,并且病痛的效果都是滯后的,盡管現在企業都在復工,但企業現金流的壓力和考驗還在持續中......
2、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最大的短板!
疫情,暴露了中國最大的短板:醫療服務、人才支持。
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候,國內的醫療服務資源都比較緊,醫護人員需要連軸轉,根本忙不過來,再者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一塊,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這樣才能增加我們的防御能力。
順應時代的發展,國家不得不選擇擴招研究生,擴招領域為理、工、農、醫和師范類,特別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臨床醫學、生物制藥、網絡安全等領域。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熱門行業的到來。以上擴招領域在未來一定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是不是有點像當初互聯網火熱的時候呢?
3、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這里!
國家一直在強調“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這是為什么呢?
以美國為例:2019年,約有390w學生在美國獲得了大學學位。在授予的學位中:
其中碩士學位820,000名、博士學位184,000名。而國內,2019年在校研究生只有280w,國內研究生數量占比是非常少的。
宏觀政策都是短期,增長戰略才是長期。只有不斷儲備人才,才能實現強國戰略。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數為111.4萬人,招生人數首次突破百萬。一個國家的根本強大還是得依靠人才強國。
但,在這里,我需要提出一個問題:在研究生數量持續增長,中國教育水平持續提高的背景下,本科學歷在未來是否依舊吃香?
4、改寫命運,從現在開始!
錢從哪里來?普通人怎么擁有光明未來?
無非就是得到一份好工作!但很多高薪工作對人員的學歷都有較高的要求。
我一個朋友,本科畢業,剛出來工作,一線城市,工資只有5k,每個月交完房租,剩下的也只能維持溫飽。她時不時得向我埋怨說:自己學歷太低了,一個本科學歷在大城市根本吃不開,現在研究生的起步比本科生高,發展空間比本科生更高。她很恐慌,因為現在國家大力擴招研究生,她怕以后研究生滿大街,自己一個本科學歷工作都保不住。
其實很多本科生在求職和職場晉升中都會感受到自己的學歷短板,因為學歷,好的工作高攀不起,一般的工作自己又愛答不理,無形之中讓自己陷入焦慮。
好消息!
國家在擴招全日制研究生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我們在職人員。
現在在職人員無論專科還是本科都可以報考在職研究生:專科畢業五年或者本科畢業三年可以選擇讀非全;本科畢業三年可以選擇同等學力申碩。非全畢業后能獲得研究生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同等學力畢業后能獲得研究生學位證書。
現在報考同等學力申碩,可以免試入學,先讀后考,上課方式有網絡班、周末班、集中班,對于上班族來說,是非常方便的。如果要報考非全的話,就需要參加國家統考和復試,難度相對較大,但二者都是提升學歷的好方法。
疫情當前,國家要進行長遠的人才投資計劃,個人也要對自己進行教育投資。疫情終將過去,很多行業也會面臨洗牌,但學歷會跟你一輩子,會成為你永遠的籌碼!